沈帥青:垃圾費恐惹犯規 挺減廢刻不容緩
發布時間: 2017/03/21 08:00
環境局近年力推污染者自付原則,昨宣布按每公升垃圾0.11元徵費,但要如願於2019年順暢推行,局方必須趕緊改善全綫配套。
垃圾徵費能提供誘因,減少浪廢、增加回收可謂不言而喻,台北實行隨袋徵費十多年間人均減廢約75%,美國麻省甚至有城市一年就減了47%。
港府公布新政細節後,各大論壇網民紛紛討論怎鑽法律空子,如將垃圾丟到政府垃圾桶又或購入高仿垃圾袋,俱是外國真正遇上的難題。
食環署、康文署曾建議,大減路邊垃圾桶四成至2.43萬個,並增加四成半公共回收箱至4,000個,以防公眾逃避徵費,卻恐得不償失。三藩市近年曾大削三成四公共垃圾桶,結果人們常把垃圾掉進回收桶,玷污物資,結果市政府連回收箱都不敢公開擺放,又怎是市民所樂見?就算港府不打算引入台灣的公眾檢舉分紅制度,至少也該考慮像美國大城市般,推出程式方便全民舉報違規,協助天眼或食環署專員監控。
本地廢物回收率現約35%,即使開始垃圾徵費,怕仍難追上台北(約55%)、新加坡(約60%),更遑論龍頭瑞典(99%),廚餘將是一大樽頸位。據統計,香港每天生產達3,640公噸廚餘,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卻只能處理約5%、即200公噸。瑞典能傲視同儕,正因官方支持回收業,任何住宅區往往300米內設有回收站。
本港環境局必須思考怎樣支持本地回收業發展,又或尋找內地廠商幫忙,妥善處理漏網之魚,如每年高達43,000公噸的紙包飲品盒。垃圾又或施政報告提及的膠樽徵費收入固然可以是重要財源,局方也可嘗試善用進一步開源,比如東京一年能於焚化爐回收總值高達2.2億及9800萬日圓(約1,500萬及675萬港元)的鐵和鋁,港府將垃圾切碎就直送堆填區,頗為浪廢。
減廢是長期的遊說和教育工作,政府施壓要求商企減少大包裝折扣、推出更多環保補充裝、減免不必要的包裝,如以保鮮紙、發泡膠包裝蔬菜,同時也要確保市民知悉兩種膠料其實皆可回收,熱敏紙、生油樽、壓縮氣體罐、即棄電池等統統不能,使公眾就算沒主動減廢,亦不會好心做壞事。
港府今次徵費水平跟台、韓相若,不算太高,官方或社福組織或可考慮提供一定減免或免費膠袋,以減少基層所受到的衝擊。普羅消費者未來想減少垃圾費,有很多方法可源頭減廢,簡單如執拾雪櫃一下已能防止不少新鮮食物擺到變壞。當然,最根本還是購物前再三反思是否真有需要,丟掉前思索能否再用,今後香港才不用再為堆填區爆滿煩惱。
各地垃圾徵費情況
- 香港︰每公升0.11元,9款垃圾袋容量由3至100公升不等,四捨五入後等同每個3毫至11元不等;工商業樓宇及沒食環署收垃圾的住宅大廈每噸365元,4個市區及新界西北轉運站收取395元;大型垃圾劃一徵收11元處理費
- 台北︰7款垃圾袋容量由3至120公升不等,包裝每公升新台幣0.35元(約0.09港元),另有3公升及14公升袋獨立零售;收費前人均垃圾量為每人每日1.12公斤,2010年跌至0.39公斤,2014年再降至0.28公斤
- 東京︰家居垃圾及回收物資一般免費,太多或大件垃圾才須繳費,商企垃圾全須收費,政府建議另聘公司處理,新宿僅替小商企收集貼上付費貼紙的垃圾;可回收物料每周收一次、可燃燒垃圾每周兩次,其他不可燒物料如瓷器每月收兩次
- 三藩市︰每單位基本月費5.16美元(約40港元),另外每星期最多32加倫(約120公升)的堆肥及可回收物料分別月收2.06美元,同分量的堆填費則為25.9美元,即每月垃圾處理費約35.18美元,低收入家庭可申請25%折扣
資料來源︰綜合報道
撰文 : 沈帥青